知識交流研討會(9) 「詞彙教學的常見誤解」
研討會簡介
詞彙教學是母語教學的重要部分,教授詞彙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,促進學生的認知,並提升學生的思維。然而,相比於英語教學,詞彙教學在中國語文教學中沒有得到足够的重視,因此了解語文教師對詞彙教學的看法非常重要。我們訪談了20位任教小學四年級中文科的教師,訪談的分析顯示語文教師對於詞彙教學存在八個常見誤解,如聽寫默寫是唯一的詞彙評估方法。此講座將會分析八個常見誤解,並附以教學示例說明詞彙教學的正確觀念。
日期/時間: 2021年8月24日(二) 下午2:00 – 3:00
形式: Zoom視像研討會
*** 以普通話進行***
講者:
- 林金錫博士 (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; 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總監)
- 周可依小姐 (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)
主持:戴忠沛博士 (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)
特約評論:黃顯涵博士 (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)
報告內容簡介:
2021/22年度學年將始,教師亦需要為新學年的教學做好準備,為此,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繼續舉行知識交流研討會,邀請教育學院不同研究人員分享學與教相關研究成果。第九次知識交流研討會以詞彙教學的常見誤解為題,由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戴忠沛博士主持,教育學院副教授、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副總監林金錫博士與博士研究生周可依小姐主講,再由助理教授黃顯涵博士作出評論及建議,吸引了近百位參加者線上聽講。
林金錫博士引述Gough and Tunmer (1986) 的閱讀簡單公式(The Simple View of Reading),指出字詞解碼及語言理解同樣對閱讀理解非常重要,針對字詞解碼方面,博士研究生周可依小姐分享其研究訪談了20位任教小學四年級中文科的教師,了解其詞彙教學的理解,分析顯示,語文教師對於詞彙教學存在八個常見誤解,例如聽寫默寫是唯一的詞彙評估方法等;在這次知識交流研討會,周可依小姐會分析其博士論文研究發現的八個常見誤解,並附以教學示例說明詞彙教學的正確觀念,例如不應只針對其詞素和定義去評估學生對詞彙的掌握,亦應直接教授重要詞彙,其中特別引用到教育學院副教授、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張慧明博士提出的「吸詞大法8式」作為語彙教學策略的範例,以拆詞法、中文大富翁等八種活動教學方式增加學生詞彙學習的成效。
黃顯涵博士認同周可依小姐梳理教學常見誤解的做法,可以讓前線教師先了解教學所面對的問題才可集中關注,建立對應的教學策略,例如可以從比較不同詞彙過程中,讓學生更了解不同詞彙的差異,從而能更準確運用心理詞彙去表達自己。黃博士亦提出調適學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問題,林博士回應指應參考差異化教學,同時需要同步準備「no tech」(不運用科技)、「low tech」(低科技)及「high tech」(高科技)的教學活動,以滿足不同學生在不同學習環境下的學習需要。
如戴博士所言,詞彙學習是閱讀理解的基本;林博士指,雖然詞彙教學難以有能力指標評核教學成效,但由初小開始進行詞彙教學,持續進行,逐年調整教學比例,一直升至中學也會長遠對學生的語文教育有所得著。
相關中文教學資源:
過往中文教育分享:
匯聚光芒─高效能多元文化中文學習分享會,2020年5月16日
回顧其他中文教育知識交流研討會:
-
終生學習:疫症讓學校上了甚麼課?(講者:天水圍循道衛理小學蘇炳輝校長、播道書院 (中小學)盧偉成校長)
-
中⽂課堂新探索:疫情下的新加坡和上海(講者:新加坡務立中學賀菲老師、上海市民辦尚德實驗學校吳弈凡老師)
-
疫情下中文學與教攻略(講者:北角衛理小學鄭文彬副校長、香港浸信會聯會小學黃坤鳳主任)
-
新常態下跨文化和跨境開學與銜接(講者: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劉惠珍校長、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三中學賴俊榮校長)
-
淺談香港中文教學法(講者: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及文學院助理教授戴忠沛博士)
-
從教科書看香港中文教育的演變(講者: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及文學院助理教授戴忠沛博士)
-
香港中文課程的變遷(講者: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及文學院助理教授戴忠沛博士)
-
建立一個全方位母語學習的環境(講者:香港大學教育學院謝錫金教授)